这个市场火了!警惕!或触犯法律
“异宠”,即少见的、奇特的宠物,如蜥蜴、蛇、蜘蛛、蜜袋鼯等。近年来,国内部分宠物爱好者对个性化的需求,兴起了饲养“异宠”的新潮。在我国,“异宠”市场究竟是怎样的情况?
异宠潮流兴起
爬行动物成消费者新宠
(相关资料图)
家住上海的计仁敏除了猫狗外,还饲养着一只外形酷似松鼠的蜜袋鼯。两年前计仁敏花费2000多元从花鸟市场把它带回了家。
事实上,新奇感正是很多宠物爱好者饲养异宠的原因。在上海的一家爬行动物宠物店内,饲养箱里有着鬃狮蜥、豹纹守宫、玉米蛇等多个品种的动物。色彩斑斓的鳞片令不少人望而生畏,但在喜欢它们的饲养者看来,却是独特的神秘与美丽。
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花鸟市场,除了蜥蜴、蛙以及鹦鹉等相对常见的异宠,还有很多小众的异宠在售。记者了解到,花色稀有与否也决定了异宠的品相和价格。
上海异宠爱好者刘慧君:这是一条莉莉白睫角(守宫)。几年前莉莉白基因刚有的时候,十几万元一条都很正常,现在也就1000多元。另一只原色的就300多元。
除了购买时所需的费用之外,异宠的日常饲养花费较低,此外,对居住空间和主人精力的需求都更低,这些都成为异宠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。数据显示,2022年,国内宠物市场饲养规模达到2.2亿只,其中,鸟类、爬虫类的异宠占比近25%。
异宠饲养需有度
非法物种不“宜宠”
尽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但异宠饲养越来越普遍的背后,也暴露出不少问题,除了异宠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可能带来的危害之外,饲养异宠还面临着哪些未知的风险呢?
上海某异宠医院医生王志辉:比较常见的就是蜱虫,还有沙门氏菌。我们在饲养过程当中,接触到它的大便等排泄物,没有洗手、徒手抓东西吃,这样会比较容易被感染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大部分的异宠都是国内人工繁育多代的产物,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风险可控。但随着部分爱好者兴趣升温,不少人开始尝试从海外或其他渠道获得稀有品种。这也带来了物种入侵、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风险。如绿鬣蜥、鳄雀鳝、非洲大蜗牛等已经成了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。
根据我国2021年调整发布的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以及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,个人爱好者引进和购买名录和公约中的动物都可能会触犯法律。
标签: